来源:全球烘焙指南
最近“蛋挞刺客”这事闹得挺大,一位女大学生在甜品店碰上个28块的蛋挞,当场没忍住开麦吐槽价格离谱,还顺带科普了一波粮食价格,直接在网上炸了锅。抖音上 #玉米蛋挞 话题播放量冲破了7亿,小红书上相关讨论浏览超6000万。
©图片源自小红书 嗑瓜妙妙屋
消费者要的其实很简单:不是不能贵,但要贵得明明白白。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精品烘焙品牌,正用顶级原料打造独特产品,不仅卖得好,还让消费者觉得“这高价值了”。
01、从玉米到蛋挞:高价背后最近“蛋挞刺客”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位女大学生在甜品店遇到28元的蛋挞,直接开麦吐槽价格不合理,还科普起粮食价格,这事儿在网上炸开了锅。
网友晒单显示,某甜品店玉米蛋挞售价48元,而农民种的玉米一斤才几毛钱,这价格差直接让网友破防,吐槽“玉米变金子”。
展开剩余85%更绝的是这蛋挞成本被老板曝出“一块28元”,还强调员工练习制作损耗了50-70根玉米,社交媒体上,数据更扎心:抖音“#玉米蛋挞”话题播放量破7亿,小红书相关帖子超6000万浏览。
©图片源自小红书 宁波晚报
为啥这个玉米蛋挞的单品又再次引发热议?这蛋挞本质是“蛋挞+烤玉米粒”组合,口感和普通蛋挞差异不大,却因“田园风”“低卡”标签被包装成“下午茶奢侈品”。
深层原因更值得玩味:一是“网红周期”作祟,烘焙单品总爱跟风猎奇,从黄油年糕到玉米蛋挞,热度来得快去得快;
二是此前“面包刺客”“雪糕刺客”已让消费者积怨,这次直接引爆;
三是供应链博弈,独立甜品店因采购量小、人工成本高,不得不靠高价维持利润,而商超如盒马、山姆靠规模化压低成本,9.9元蛋挞照样卖爆。
©图片源自小红书 拜拜你条尾
这事儿影响可不小,消费者对烘焙行业信任度有所跌落,生怕下一个“刺客”就是自己;商家虽赚了流量,但“劣币驱逐良币”风险加剧,真材实料的店可能被误伤。
甜品本质是“幸福感投资”,值不值得看个人。但商家得明白,靠猎奇和炒作只能火一时,回归合理定价、提升品质,才是长久之计。
02、一块蛋挞里的成本真相蛋挞贵的原因有很多,但也有很多坚守初心的烘焙品牌在用成本的原材料做出精致的甜品:上海的某家高端烘焙品牌做巧克力蛋挞披露,自己家用的是法国法芙娜巧克力,一公斤120块,新西兰安佳黄油一公斤80块,有机鸡蛋3块一个,算下来总成本也是大几十块,较为合理。
黑松露蛋挞,云南野生黑松露一公斤3000块,每枚蛋挞放5克,光黑松露成本就15块,加上进口奶油和手工挞皮,总成本超25块。
©图片源自小红书 芋泥SaSa
工艺成本更是看不见的大头,传统葡式蛋挞要手工折叠面团72层,耗时40分钟,熟练师傅时薪120块,做24个蛋挞人工成本就80块,每个分摊3.3块。
烘焙行业的上市公司比较少,但品牌的研发成本也是一笔高昂的支出,85度C给出对应的研发费用,在17-19年的研发费用就已经在8百多万人民币;莉丝汀在招股书中,2010年的研发费用是20万。
©图片源自85度C
运营成本更是“隐形杀手”,上海南京西路网红店月租15万,每天得卖500个蛋挞才能覆盖租金;进口烤箱20万,每个蛋挞分摊2块折旧费。定制环保包装8块一个,联名IP设计费50万,这些都得算进成本里。
商家定价可不是简单加价,而是玩价值重构。高端蛋挞卖的不只是吃的,更是"朋友圈素材""生日仪式感"。某品牌星空蛋挞用食用金箔和蝶豆花染色,58块一个,大家排队拍照发圈,这买的可是情绪价值!
©图片源自小红书 Coco和营养
03、用高成本原料打造差异化产品现在越来越多的精品烘焙品牌正用高成本原料打造差异化产品,不仅卖得火,还重新定义了"高价"的合理性。
味多美,中国烘焙界的老牌选手,20年来就死磕两件事:一是全球搜罗顶级原料,二是用心做产品。
他们的原料清单堪称"国际美食地图"——法国天然稀奶油、澳大利亚MG干酪、美国蔓越莓、菲律宾椰蓉,连鸡蛋都要求3天内从农场送到工厂,新鲜得能掐出水!
2006年推的法式月饼更绝,用MG干酪和榛子巧克力馅取代传统广式月饼,馅料占比从10%直接飙到90%,一上市就成了网络爆款!
©图片源自小红书 真香姐妹👭
为啥敢这么玩?因为味多美把成本算得明明白白。法国天然稀奶油贵得离谱,是普通奶油的三倍,澳大利亚干酪进口成本也高,但人家每天超10万人次客流,规模化采购把成本摊得薄薄的,实现"高价原料+大众定价"。
更绝的是,产品上直接标"天然奶油比例",还附上原料溯源报告。结果法式月饼成了品牌招牌,味多美在竞争激烈的烘焙市场里稳坐钓鱼台。证明高成本原料通过规模化+透明化,完全能玩得转。
©图片源自小红书 jehansflower
04、在烘焙世界里,值不值才是硬道理高价烘焙的"刺客"争议,本质是消费者对"贵得值不值"的认知战——当社交媒体用"农民万岁"的情绪标签简化问题时,却忽略了高端烘焙背后原料、工艺与运营的高成本真相,高价不是"割韭菜",而是"好原料+好工艺+好运营"的成本显性化。
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是"贵得明白"。烘焙行业的"高价游戏"不是资本的狂欢,而是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结果:愿意为"食用金箔星空蛋挞"的情绪价值付费,为"拒绝香精"的良心承诺加价。
©图片源自小红书 Queenie.Q
当成本透明化拆解了"暴利"的误解,当体验价值重构了"食物"的定义,高价烘焙的合理性自然浮出水面。
在吃货的世界里,值不值,从来不是价格说了算,是舌尖和心尖的双重认可。所以高价蛋挞不一定是"刺客",是"成本+价值"平衡术的高手。商家把成本说清楚,消费者也得理性看价格——毕竟,在烘焙美食江湖里,值不值才是硬道理!
发布于:上海市保宇配资-股市杠杆操作-炒股使用杠杆-查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