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濉溪县百善镇人大组织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先后到柳孜村、马乡村调研高标准农田建后用、管等相关事宜。
多年来百善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粮食产业基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中之重。该镇基本农田面积20.35万亩,“十二五”以来建设高标准农田14.89万亩,占全镇基本农田面积的73.1%。2024年申报了马乡村、郭屯、青卫、道口、柳孜村5个村及“成睿”、“柳丰” 家庭农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共计3.5万亩。这些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包括中小沟清淤、桥梁、道路、林网、机井、节水灌溉、地力培肥、输配电等项目。“成睿”“ 柳丰” 家庭农场除有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外,还分别有高效节水灌溉区机井配套;物联网、软件平台等智慧农业项目。这些项目竣工后,农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抗御旱涝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增强,对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7月中旬,百善镇人大在走访中听到去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村庄中的群众反映,农田电力设施、机井及配套设施交付运行后,变压器、高低压线路等设备在使用中会出现电力损耗等费用,电力公司不承担变压器等电损,镇财政紧张、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造成“凑钱买马、无力配鞍”的情况。建成的通电机井项目,据测算每台变压器每月电损、定损费用约500元,面积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大概需要8-10台变压器,每年电损、定损费用近6万元。有的村为了节省开支,报停变压器,造成机井不能正常使用,影响了当前抗旱保秋粮丰收。
百善镇人大高度重视群众这一意见,如何做好高标准农田建后用、管“后半篇文章” ? 让其发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应有作用,调研中四级人大代表们深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地头,察看通电机井使用情况,倾听所在村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夯实粮食产业基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保障,各相关部门应凝聚合力,相互协调配合做好“后半篇文章,”提出了三点建议意见:
一、建立省、市、县三级沟通协调机制,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电力设施、通电机井及配套设施全部移交至供电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及后续的管护。
二、农田电力设施供应仅收取客户端电价,电力公司承担其他费用。
三、在无不可抗力的条件下,不能对农田供电系统进行断电处理。按照“先复电、后抢修”原则,实现农户用电故障第一时间响应处置,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为农民抽水抗旱,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电力保障。
陈若奎
保宇配资-股市杠杆操作-炒股使用杠杆-查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